培养孩子“亮剑”精神
学会自信、坚强 懂得惜福、感恩
15185066991 13984034069
南昌公司地址:
南昌市
南昌公司联系电话:
0791-83065009 19398639905
24小时咨询热线:
19398639905
一个孩子最需要的四种营养:安全感、存在感、成就感和幸福感(二)
[亮剑教育集团] 发布时间:2024-09-19 10:20
03--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成就感
诺贝尔奖获得者、以色列化学家丹尼尔·舍特曼,在2019年一次采访中说的一句话,让我感触很深:
“我觉得对于对于最伟大的科学家来讲,最大的奖赏不是来自于诺贝尔奖项,而是来自于他们从日常的工作中找到的乐趣、来自自我的成就感。
生活中,总是能听到很多家长焦虑地反映,孩子很聪明就是对学习毫无兴趣;或者学习很棒,却对体育运动没兴趣;而有的孩子则是沉迷网络世界。
其实,兴趣的来源,在于成就感。
可以说,一个人的成就感在哪里,他的热情就会在哪里。
(1)
成就感,指的是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,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。
内在的成就感,是一个人做事最大的动力来源。
然而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一直缺少成就感,于是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,表现出消极、厌倦的情绪,不良行为也越来越多。
学习上,家长期望过高,孩子压力太大;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批评、否定;成绩一直不见起色甚至越来越差;生活中,家长过度照顾、干涉控制,孩子失去自主的感觉,没有机会动手完成一些事情。
这些因素,都在阻碍着孩子成就感的获得。在教育中,家长若懂得用成就感来驱动孩子的成长,他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动力和自觉性,自发地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(2)
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华特·司各特,小时候身体不好又很自卑,成绩也非常差,被称为学校的“怪胎”。
幸而当时有一位老师,发现司各特虽然成绩不好,却对读书很感兴趣,于是给予他鼓励。
这是司各特人生的转折点,后来他成为英语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。
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、要求太严,总是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、挑剔他的不足。
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负面评价中,孩子觉得自己好像一无是处,于是做什么都没有信心,做什么都没有积极性。
孩子的成就感,来源之一就是父母的欣赏、鼓励和表扬。
年龄越小的孩子,自我认知能力不足,越是需要大人的鼓励和表扬,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。家长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,应当引导孩子跟昨天的自己相比,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。
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,真诚地表扬孩子,这样他会做得更好,更加主动、努力。
(3)
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,成就感提供的驱动力尤为重要。
因为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件事,获得正面、积极地反馈,就会真实地体会到一种“我能”的感觉。
这种满足感和愉悦感,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,还能促使孩子更加主动地往那个方面付出努力。
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,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,享受自己的成就。
生活上,不大包大揽,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,偶尔示弱,给孩子表现的机会。
顺利穿上鞋袜、成功套好一个垃圾袋、晾一件衣服;做家务得到表扬,帮爸爸妈妈的忙听到一声“谢谢”······
这些事情,都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,产生“我能行”的感觉,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。
学习上,尽量从小就引导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,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这样孩子一开始就能在学习中表现好,尝到乐趣,有所收获。
当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时,应该及时引导他积极地面对和解决,疏通学习路上的各种阻碍。
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,从而不断有动力迎接挑战,获得进步。
正如作家刘墉曾说过的一句话:“让孩子有成就感,比成绩更重要。”
在其他事情上,也是如此。
只有不断获得成就感,人,才能不断前行。
04--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幸福感
心理学家说,孩子的童年需要“四种营养”:安全感、存在感、成就感和幸福感。
其实,还有一种重要的“营养”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,那就是仪式感。
有仪式感的家庭,养出的孩子才会更自信、有力量,更有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。
村上春树说: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看过经典的童话《小王子》,故事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有这样一段对话。
狐狸说:“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。”
小王子问:“为什么?”
“比如,你下午四点来,那么从三点起,我就开始感到幸福。时间越临近,我就月感到幸福。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......所以应当有一个仪式。”
“仪式是什么?”小王子问。
“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刻与其他时间不同。”狐狸说。
仪式感演化出来的是时间感、存在感和被需要感。仪式不分大小,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家的仪式:
在特殊的纪念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。比如孩子生日,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、有爱的家。
早起互道“早安”,睡前互道“晚安”。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给家人支持。
每晚的睡前故事、亲子阅读。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。
家人围坐一起关掉电视聊天。互相说说彼此的事情,让孩子学会倾听与倾诉,学会分享与分担。
一家人一起准备晚餐,共进晚餐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:爱不止要说,也要行动。
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。让孩子相信,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。
家庭的小小仪式,让孩子内心富足,拥有家的归属感。无论孩子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雨,只要他保有一份对家的眷恋,他始终能找到回家的路,始终都是幸福的。
作家王小波说:
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
在每天的忙忙碌碌、周而复始中,唯有仪式感能赋予生活更多意义和一些诗意。
仪式感,能让孩子在最贴近我们的那几年,收获值得一生回味的人生体验。
仪式感,能让孩子在父母营造的幸福中,生出勇气、底气和动力,奔向自己的人生。
有仪式感的家庭,才能有幸福满满、丰盈明亮的孩子。
(完结)